应对气候变化的影响是一场艰难的战斗,需要全球所有国家,不分大小,无论贫富,共同参与。
9月下旬,当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对美国进行国事访问时,他和美国总统奥巴马有望展示出更加强烈的意愿和决心,与其他国家一道,帮助我们的星球赢得这场只能成功不能失败的战斗。
共同意愿
美国马利兰大学中国事务研究中心主任安耐德说:“在气候问题上,中美两国正在越来越多地进行合作。”在他看来,这是习主席此次访美的一个“积极因素”。
与此同时,中国驻美国大使崔天凯也认为,应对气候变化问题是中美两国现阶段共同任务清单中的“重中之重”。
作为最大的发展中国家,中国需要应对国内的空气污染问题;而作为最大的发达国家,美国亦面临诸如乾旱和飓风等极端天气的挑战。
如果温室气体排放继续以现在的速度增加,人们担心,到下一个世纪,全球极端天气一年内发生的天数可能会比现在高4倍。无疑,作为世界两大温室气体排放国,中国和美国已把为子孙后代创造一个良好的生存环境作为共同志向。
应对全球气候变化挑战也关乎人类命运共同体建设,因为任何一项关于气候的举措都是跨越国界的。
联合国气候变化大会定于今年晚些时候在法国巴黎举行。在此之前,中国和美国已就气候变化达成共识,决定共同采取措施消除他们眼中这一“全人类面临的最大威胁之一”。
习主席和奥巴马去年11月在北京举行了会晤。作为会晤的成果之一,两国发布了《中美气候变化联合声明》。在这份声明中,两国宣布了各自在2020年后应对气候变化行动的目标,同意共同推动国际气候变化谈判在2015年巴黎会议上如期达成协定。
能源领域专家告诉新华社记者,这项声明将会为两国向低碳能源过渡创造“极好的机会”,也将使发展可再生能源和提高能效成为双边合作的又一个热点。
致力于碳排放和可持续发展研究的哈佛大学的刘竹博士说:“减缓气候变化不仅仅要求我们不去破坏地球,更重要的是,还要求我们寻找到一条可持续的发展路径”。
各自承诺
目前,中美两国均已公布了各自减排目标。
今年6月,中国向《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秘书处提交了应对气候变化国家自主贡献文件,大胆承诺到2030年把单位国内生产总值二氧化碳排放从2005年的水准下降60%-65%。
作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中国有意在2030年左右达到二氧化碳排放峰值并争取尽早达峰。
中国外交部发言人洪磊本月8日说,中方愿与各方一道,按照“共同但有区别的责任”原则、公平原则、各自能力原则,推动巴黎大会达成全面、均衡的结果,为全球应对气候变化提供真正有效的解决方案。
洪磊说,当前谈判时间所剩不多,谈判任务仍然艰巨,各方要以最大诚意加速谈判,最大限度凝聚共识。
美国方面,奥巴马政府今年8月宣布“清洁电力计划”最终方案。奥巴马说,根据该方案,美国将在未来15年内把发电站排放的温室气体减少三分之一,这是美国在应对气候变化方面采取的有史以来“最重要的单一举措”。
虽然掌控美国国会参众两院的共和党人以“会伤害产煤州的利益并拉高电价”为由反对这项方案,但方案得到了美国环境保护署署长吉娜·麦卡锡的支援。在她看来,这项举措将更加迅速地削减温室气体的排放量。
未来挑战
虽然均有节能减排的意愿併为此制定了各自的减排目标,但中美在气候变化方面的合作仍面临诸多挑战,其中最关键的是双方如何各自在经济发展和环境保护两方面找到平衡点,进而在两个领域的双边合作中实现共赢。
“在这方面(中美)没有捷径可走,双方要在技术创新、教育以及提高效率等方面继续努力,”刘竹说。
削减碳排放量会不可避免地打髮发展中国家经济发展的步伐。这一事实不仅印证了“共同但有区别的责任”原则是正当的,还对发达国家提出了要求,即发达国家应为发展中国家减排提供必要的金融和技术支援。
在这方面,刘竹认为,加强中美相关领域研究人员和机构间的合作非常关键,因为这样可以使双方能够“评估详细技术参数以及碳排放状态”,进而为发达国家更科学地向发展中国家提供技术和资金支援提供参考。
在崔天凯大使看来,中美两国已开始意识到,加强环保方面的合作不仅不会拖累经济增长,反而还会创造更多的工作岗位和发展机遇,并带动更多的务实合作。
他举例说,中国企业可以为美国的太阳能和风能产业提供太阳能电池板和风力发电机,同时美国的产品和专业知识可以满足中国建造更多核电站的需求,推动清洁煤技术发展,提高天然气资源的开采能力和消费量。
综上所述,习主席的美国之行是中美两国共同应对气候变化挑战的重要契机,将推动两国进一步深化在节能减排方面的合作,并带动世界各国更有效地减排。